登入 | 搜書

國民黨將帥名錄

佚名/著

正文 共 3 章   « 返回介紹頁  [下載作品]

(第 1 頁/共 1 頁)
首頁上頁下頁尾頁
節選:
張學良
~ 愛國將領,東北軍首領。字漢卿,號毅庵。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長子,生於奉天新民桑林子(今屬遼寧臺安)。東三省陸軍講武堂畢業。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中,任東路軍第2梯隊司令,戰敗後協助其父整軍經武。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中,任第3軍軍長。1925年任第3軍團軍團長,12月率部參加平定郭松齡倒戈。1927年進兵河南,企圖阻止國民革命軍唐生智部進攻,被擊敗。1928年6月張作霖被日本關東軍炸死後,於7月就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,繼其父成為東北最高統治者。12月不顧日本和親日派阻撓,毅然宣佈東北易幟,遵守三民主義,服從南京政府,被任為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,從此,所部習稱東北軍。1930年爆發蔣馮閻戰爭,初持觀望態度,蔣軍攻佔濟南後,於9月揮師入關助蔣擊敗反蔣軍。10月就任中華民國陸海空軍副司令職。1931年奉命在北平(今北京)設立陸海空軍副司令行營,節制東北、華北軍事。“九一八”事變時,執行蔣介石不抵抗命令,致使日軍迅疾侵佔東三省,受到全國人民譴責。1932年任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代理委員長。1933年1月指揮長城抗戰,熱河(今併入河北、遼寧、內蒙古)失守後,代蔣受過引咎辭職。4月出訪歐洲。次年1月回國。2月任豫鄂皖三省“剿共”副司令。1935年4月被授為陸軍一級上將。10月任西北“剿共”副司令,指揮30萬國民黨軍“圍剿”西北紅軍,屢遭失敗,尤以東北軍損失慘重。至此,遂對蔣介石“攘外必先安內”的政策有所醒悟,始信惟有聯共抗日才是出路。1936年4月,在延安與中革軍委副主席周恩來會談,雙方達成聯合抗日的協議。12月4日,蔣介石率數十名國民黨軍政要員到西安督戰“剿共”。張與西安綏靖公署主任、第17路軍總指揮楊虎城多次向蔣苦諫:消弭內戰、一致抗日。不但未被採納,反被勒令率部進攻陝北紅軍。張、楊遂於12日毅然在西安舉行兵諫,扣留蔣介石並通電全國,提出八項政治主張,逼蔣聯共抗日,同時致電***。17日,***派周恩來等到達西安,與張、楊協商,一致同意和平解決西安事變,隨後與蔣達成停止“剿共”、改組國民政府等六項協議,從而為實現國共第二次合作走向全國抗戰奠定了基礎。25日,張自行送蔣回南京,被扣留,並於31日被軍事法庭判處10年徒刑。4天后被蔣“特赦”,交軍事委員會“嚴加管束”。從此,先後被囚於浙、贛、湘、黔、臺等地。1959年雖被臺灣當局宣佈解除“管束”,但仍受到監視。1991年3月獲准赴美探親。1995年4月決定定居美國檀香山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張治中
張治中,原名本堯,字文白。二級陸軍上將。他始終不渝地堅持孫中山先生的聯俄、聯共、扶助農工三大政策,從黃埔建軍到共同建國,真誠維護國共兩黨的團結。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,他是一位沒有同***打過仗的國民黨軍人;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,曾代表國民黨同***進行過多次和談。1949年4月,作為首席代表率國民黨政府代表團同***擬訂了"和平協定",遭到南京政府拒絕。在這歷史轉折關頭,他毅然留在北平,發表了《對時局的宣告》,應邀參加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,被人們稱為"和平將軍"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,為建設社會主義祖國、實現祖國統一作出了重要貢獻。全國政協主席鄧穎超在為《張治中回憶錄》所作的《序》中說:"文白先生是同我黨有長期歷史關係的親密朋友,""是國民黨方面始終堅持國共合作的代表人物。""他為中國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所作出的重要貢獻,將世世代代為中國人民所紀念。"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張自忠
~1940. 5.16 抗日殉國將領。字藎忱。山東臨清人。1914年投北洋陸軍第20師當兵。1916年入馮玉祥部,從排長遞升至旅長 。1926年任國民軍聯軍總司令部副官長 。1927年任第28師師長兼潼關警備司令。翌年先後任第25師師長、開封警備司令和第2集團軍軍官學校校長,治軍嚴明,長於帶兵練兵。1929年升第11軍副軍長兼第22師師長,年底部隊縮編任第6師師長。1930年參加蔣馮閻戰爭。次年所部被蔣介石收編為第29軍第38師,任師長。1933年率部參加長城抗戰,在喜峰口前線重創日軍。1935年6月任張家口警備司令。11月兼察哈爾省政府主席。1936年6月調任天津市市長。1937年“七七”盧溝橋抗戰爆發時,受第29軍軍長宋哲元委任,代理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及北平市市長。平、津陷落後,於9月3日潛離北平(今北京)。11月被任命為第59軍軍長。1938年率部參加徐州會戰,2月增援淮北,攻克小蚌埠、曹老集等地,將日軍逐回淮南。3月馳援山東臨沂,協同友軍殲日軍一部,迫敵退回莒縣。4月任第27軍團軍團長兼第59軍軍長。9月參加武漢保衛戰,在河南潢川地區阻擊日軍12天。10月任第33集團軍總司令,轉戰豫南鄂北。在1939年隨棗會戰及冬季攻勢中指揮右集團軍,曾先後兩次親率精銳部隊,東渡襄河(漢水)截擊日軍,各殲敵一部。1940年5月棗宜會戰時兼任第五戰區右翼兵團總司令,又第三次率部由湖北宜城渡襄河截擊南撤日軍,奮戰九晝夜,陷入日軍重兵包圍,負傷多處仍堅持指揮作戰,於16日在宜城南瓜店壯烈犧牲。7月,被國民政府追晉為陸軍上將,舉行國葬。隨後相繼在北平、天津、上海、漢口、徐州、濟南等大城市設立張自忠路。8月,延安召開追悼大會,中國***領導人毛澤東、周恩來、朱德等贈輓詞悼念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趙登禹
趙登禹,字舜城,1938年7月28日,在北平南苑抗擊日寇,壯烈犧牲。國民政府追贈他為陸軍上將。

大家正在讀

粗機看書 | 當前時間:

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,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,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。

Copyright © 2001-2025 All Rights Reserved.
(繁體版)

聯絡方式:mail